北斗系统在防灾减灾的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仅在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方面彰显了北斗智慧,还在冰冻雨雪灾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地震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高我国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响应管理能力。
2008年5月13日至6月12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累计为汶川地震灾区提供卫星定位服务达164万余次,短信服务达74万余次。在地面中转基站及震区光缆通信网络遭受毁灭性破坏后,在灾区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救灾指挥部无法进行指挥调度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准确判明受灾位置,快速通报灾情,传达指令,最大限度保证“72小时黄金抢救时间”,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而在2013年的雅安芦山地震中,北斗导航系统在地震发生后的48小时共实现了定位2.4万次,通信3万余次。救灾部队利用北斗接收机便可精确寻找更便捷的救援道路。震后,雅安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科技防范能力,在几个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北斗综合监测系统、北斗雨量监测系统等设备,提升了预防地震灾害的水平。
如今,多地利用北斗系统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例如,湖南衡阳通过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系统,健全了地震监测数据共享体制,有效做好震情保障工作。衡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设置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同步共享,从而进一步提升衡阳市地震台站的功能和作用,对地震定位更加精确,对地震反应更灵敏。
泥石流灾害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北斗系统曾在2010年为舟曲泥石流灾区通信设施受到损坏无法通信的地方提供了应急通信保障,在一线灾区和救灾指挥部之间架起了可靠的沟通桥梁。
而在去年8月,舟曲县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引发多地山洪、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后,甘南州气象局成立抗洪抢险救灾党员先锋队,并委派舟曲县气象局与先锋队成员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加装基于北斗系统的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北斗信号覆盖区域广、受地形及气候因素影响小,在通信中断时仍可保障数据正常传输。气象站启用后,受灾地区气象监测数据恢复了正常传输,为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风险的预报预警和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