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6月12日最新报道,中国北斗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将于本月发射进入运转轨道,这意味着亚洲最大市场将进一步摆脱对GPS依赖,并在长期由美国主导的卫星定位系统领域的展开剧烈的竞争。另据财联社近日指出,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后,包括北斗、低轨卫星在内的卫星产业链,从上游的元器件制造、中游的终端设备到下游的运营等将会全面受益。
据悉,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近日已完成29颗已入网工作的北斗三号卫星星间链路测试工作,确保全球组网如期完成;目前,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本月择机发射。而北斗星通近日就表示,发射完成后,北斗系统将正式开始全球组网,届时,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享受北斗卫星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北斗系统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球4个卫星系统之一,甚至还具有美国GPS没有的功能。打个比方,北斗系统中有5颗地球同比轨道卫星具备有源接收机(接收机主动发信号给卫星)和收发短报文(卫星短信)功能,但GPS却暂时没能“拥有”。
另外,北斗还采用了三频信号,与采用二频信号的GPS系统相比则更加先进;需要注意的是,若想把二频信号更新成三频信号需要大量时间,如果美国GPS系统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升级,最好的选择就是将卫星接入中国北斗;因此,早在去年11月,美国GPS就曾找上门来寻求同中国北斗进行并网合作。
此外,去年7月,欧洲伽利略这一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还曾发生24颗卫星全部崩溃的突发状况,最后幸亏北斗系统出手相助,这才帮欧洲解决了“燃眉之急”。目前,中国北斗系统已经拿下了3个“世界第一”的头衔——卫星数量第一、专利申请第一、组网速度第一;显而易见,北斗系统正在朝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目标大步迈进。